西多夫 不曾远离的红黑魂
近日,AC米兰迎来贝卢斯科尼时期最年轻的主教练——— 38岁的西多夫,他比AC米兰现役门将阿比亚蒂才年长一岁,甚至他还是在谈好了教练合同后才结束了自己的球员生涯。
西多夫10年红黑军团的生涯,或许早就让贝卢斯科尼对他“心有所属”,贝卢斯科尼一声召唤,西多夫就脱下战袍回到米兰城,实际上他本来就没走远。这是米兰的豪赌还是贝卢斯科尼的慧眼识珠?
2002年夏季转会期,西多夫与科科互换东家,跳槽国米同城死敌AC米兰。为米兰效力的10个赛季,除告别前的2011~2012赛季之外,他始终是红黑军团中场不可或缺的人物,总共代表球队出战432场打进62球,分别两次拿到意甲及欧冠冠军。
纯正的红黑血统成为了西多夫回归的重要保证,作为选帅的重要标准之一,卡佩罗、安切洛蒂以及莱昂纳多这3任教头均曾经在球员时代助红黑军团缔造过辉煌。
此外,贝卢斯科尼和西多夫的私人关系极好,2011年4月西多夫在罗马被荷兰女王授予骑士勋章,时任意大利总理的老贝莅临现场,大赞西多夫“是场内外的领袖,浑身上下散发着绅士味道”。
除了人品,老贝还欣赏西多夫的歌喉,两人都爱唱歌。他赏识西多夫的慈善义举、在世界范围内良好的名声。老贝对安切洛蒂那一代王朝的两个人留下特殊评价:卡卡是父亲们梦想的女婿,从人品出发;西多夫则是理想的足球教练,从足球学术出发。
西多夫自从8岁起便进入阿贾克斯的青训营,效力直至1995年随队拿下欧冠锦标。要知道,全攻全守的打法被世界认可源自荷兰国家队,而阿贾克斯则承载着那支国家队。
西多夫为阿贾克斯效力期间,两位大师级人物克鲁伊夫及范加尔均曾担任主帅。技术足球加攻守平衡的思路自然是西多夫足球哲学的基本构成。从他展现出的个人风格来看,会是让米兰重现艺术足球神韵的绝佳人选。
安切洛蒂说过,要想做好米兰主帅,必须在取得上佳战绩的同时,获得贝卢斯科尼的首肯。历来喜欢攻势足球的老贝绝对会将与自己的足球思维颇为契合的西多夫当成值得培养的教练苗子。
此外,老贝在挑选新生代主帅方面的确颇具慧眼,萨基及卡佩罗在接手AC米兰之前,均在教练圈名不见经传,但却在红黑军团成为世界级名帅,启用菜鸟莱昂纳多以及请来草根教头阿莱格里也足以证明米兰高层在选帅时历来果敢。
米兰惨淡的成绩下,是加利亚尼和芭芭拉的“宫斗”,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帅,恐怕并非简单之事。在两人稍有缓和之际,贝卢斯科尼出手了,明面上两不相帮,实际则进一步明确了芭芭拉和加利亚尼两人的分工问题。
对于换帅,芭芭拉充当了发言人的作用,那一刻芭芭拉代表了老板,代表了整个企业;加利亚尼则到训练营看望球队、告别阿莱格里。
此外,在老贝宣布决定后,芭芭拉和西多夫取得电话联系,荷兰人浅谈了对青训梯队的未来建设大略。上述种种,可看出老贝对副手的分工,芭芭拉高于加利亚尼,谈的是俱乐部建设走向,加利亚尼像是管家杂役,干实际的琐事。
老贝通过换帅敲山震虎、自正威权、平息议论,也想靠西多夫这个教练圈里的崭新面孔,实现对球队的改造,从技术角度扫除阿莱格里那套自己看不上的东西,还原为一张白纸,再尽情添加他想要的东西。西多夫其实是老贝思想的载体,球队里的老贝替身。 本报综合
西多夫以主帅身份重回圣西罗,“进球网”对此评论说,纵观他的球员生涯,这一天的到来不可避免,他生来就为此准备好了。前AC米兰俱乐部的心理医生在为西多夫撰写传记时,评价道:“他的思维方式,70%像一名教练,20%像一名体育总监,10%像一名球员。”
在球员时期,西多夫就展现出成为一名教练的潜质,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皇马效力期间,他曾组织队友在中场休息时进行战术讨论。
《罗马体育报》曾报道,AC米兰对邀请西多夫担任主帅一事预谋已久,早在前年年底,西多夫已经参加荷兰足协的短期教练培训班,他还曾对AC米兰俱乐部的球员、打法进行过全面了解,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球员时代的西多夫是中场全能,其掌控比赛节奏的能力、传球时的想象力及大局观都无可挑剔。而且,西多夫无论在哪支队效力,在更衣室都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后期在米兰及博塔弗戈。
从西多夫少年成名、又先后在荷甲、西甲、意甲及巴甲获得成功的经历来看,西多夫适应能力极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专家。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主帅必不可少的素质。
本赛季的AC米兰深陷泥潭,意甲积分榜上仅排名11位。面对如此窘境,即使是穆里尼奥恐怕也会头疼,何况还是初出茅庐的西多夫。
荷兰球星古利特当年在切尔西就是从球员直接成为教练,但他的执教简历惨不忍睹,换一个东家就下一次课,目前只能赋闲在家。另外,如今意甲的环境也不适合“少帅”的成长。俱乐部的急功近利和媒体的死缠烂打让教练们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当然,贝卢斯科尼时代,三代王朝算起来只有10位主帅,很大一部分还是菜鸟教练起家,凸显了老贝在选帅中展示的独特眼光。此外,每当老贝换帅时,会伴有较为有力的市场引援。这一次,得到老贝欣赏的西多夫自然不会孤军奋战,他的动作很可能在冬季转会就会展开。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