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MANBETX官网

也门叶海亚王朝被推翻伊玛目政权的垮台宰德派也被边缘化

901年,什叶派分支宰德派在也门取得政权,宰德派教义学家卡西姆·拉希·本·伊布拉欣的孙子哈迪·伊拉·哈克·叶海亚·本·侯赛因建立了伊玛目王朝,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也门由于内部王位争夺和外部入侵(16世纪埃及马木留克人入侵,20世纪初奥斯曼人入侵)发生过多次战争和朝代更迭,但大部分时间仍由拉希家族出任伊玛目职位。

1918年11月,伊玛目穆塔瓦基尔·叶海亚击败奥斯曼人,占领萨那,建立了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叶海亚自称为哈迪的第26代后裔。

20世纪30年代中期,北也门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反对叶海亚封建统治的呼声也越发强烈,反对派自由军官组织也随之建立。

1962年9月26日,以阿卜杜拉·萨拉勒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叶海亚在北也门的统治,成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首都由萨达迁往萨那。叶海亚王朝被推翻,标志着统治北也门伊玛目政权的垮台,同时也意味着宰德派失去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从这时起,宰德派在北也门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在伊玛目政权时期,宰德派作为统治阶层,在政治和和教育方面享有特权。共和国成立后,新政府为了削弱宰德派在萨达地区的影响进行迁都。随后通过取消对伊玛目的赞助,剥夺其宗教学校和出版机构的权力,支持哈希米的世俗化改革,从而打压宰德派的发展,借以抬高逊尼派在北也门地区的社会政治地位,无疑这让曾经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宰德派对新政府徒增仇恨和抱怨。

实际上,迁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削弱宰德派的同时,也削弱了其对北也门的统治。地理上的相对阻隔以及迁都都给萨达的居民带来的自我分离感,都在促使北也门独立与自治意识的萌芽,而且当时的中央政府并没有有效控制北也门的能力,对萨达疏于管理,并且拒绝给予萨达地区更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援助,引起民众普遍不满,这也为萨达地区的宰德派利用年轻信徒对中央政府的不满情绪进行政治动员创造了条件。

60年代到90年代间,宰德派无力改变边缘化的地位,因为伊玛目政权被推翻后,年长的赛义德和乌里玛在宗教领域丧失了主导权,赛义德家族中没有出现年轻且杰出的宰德派领导人。而且宰德派的宗教学校和出版权利被剥夺,加之政府的出版机构对宰德派恶意扭曲,导致宰德派的处境艰难。

大多数宗教学者年龄较大,且远离萨达的社会和宗教系统,他们的儿子都不具备宗教学者的学问和能力。因此在1980年到1990年间,宰德派既缺乏复兴的物质基础,也缺乏内部的发展机制。

留言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